《惊弓之鸟》第二课时设计
教学目标:
1、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,理解课文意思。
2、知道更羸只拉,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。了解“惊弓之鸟”这则成语故事的本意和比喻义。
教学重点: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
教学难点:理解更羸为什么能只拉弓不用箭,射下大雁的原因。
理解课题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。
教学方法:朗读法、探究法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导入
1、《惊弓之鸟》是一只什么鸟?怎样的大雁?
2、课文主要讲谁?
二、句式训练
板书:更羸是手。
1、加上一个什么字就通顺了?“能”字。
2、 你还知道哪些能手?
师:这些能手都是指人,那更羸是怎样的能手?
板书: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。
有一天,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,故事就这样开始了。
三、学习第一部分
1、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,思考:
更羸看到什么而对魏王说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天上的大雁射下来?结果怎么?
A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,边飞边鸣。
①指名朗读。 ②有感情朗读
师:是的更羸看到了这样的一只大雁,他就对魏王说
B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:“大王,我不用箭,只要拉一下弓,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。”
①你认为更羸的语气怎样?(有把握,却很谦和)
②自由朗读。 ③指名朗读
师:你听到这句话,你相信吗?那魏王相信吗?
C“是吗?”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,问道,“你有这样的本事?”
①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,你自己试试如何读这句话。
②指名读 ③男生朗读
D更羸说:“我可以试一下。”
同桌互读更羸跟魏王的对话。
师:更羸说的,他做到了吗?
F齐读第四小节,指名回答。
师:更羸左手拿弓,右手拉弦,听到弦声,大雁直往上飞,后来又直掉下来。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?(“嘣”的一声响)
评价:读的不的(这样的弦声空中的大雁能听到吗?)
读好的(这下空中的大雁肯定能听到了。)
师:那时大雁肯定很害怕,“那只大雁”后面的话该如何读?(自由朗读------全班齐读)。
2、同桌配上动作合作朗读。
这时大雁掉下来了,魏王又是怎么说的?与前面魏王的话对比朗读。
四、学习第二部分
1、更羸是根据什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受的鸟?
板书:飞得慢,叫得惨
2、学习第一句话
①这句话告诉我们,更羸是怎么知道大雁飞得慢,叫得惨?(通过观察)
板书:观察
是的,课文刚开始就介绍了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,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,边飞边鸣。观察多仔细呀!
②自由朗读第一句话,体会大雁飞得慢,叫得惨。
更羸不但观察仔细,而且观察时还动脑筋想,认真分析。板书:分析
3、口述:飞得慢是因为…… 叫得惨是因为……
师:通过仔细观察,动脑筋想,更羸最后做出了判断,板书:判断
他只拉弓,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,判断对吗?从哪里看出来?
①更羸仔细观察动脑筋想,判断非常准确,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话。(分角色朗读)
②魏王听更羸的话,你想他会对更羸说句什么话?每人动手写一句话。
五、积累运用
教师讲故事:一天夜里,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,正想偷东西,这时,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,狠狠地咬了它一口,小偷忍着疼痛,飞快地逃跑了,后来,他一听到狗叫,心里很害怕。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?
刚学过的成语家就能运用,这可真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,以后,我们把“曾经受过惊吓,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”的,一般都可以用“惊弓之鸟”这个成语,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、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好多,希望大家能多找些这类故事读读,然后讲给别人听听。回家之后,你们愿意把“惊弓之鸟” 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吗?
板书:
飞得慢 箭伤、作痛 只拉弓,大雁就直掉下来
叫得惨 孤单失群
观察 分析 判断
青田县祯埠乡校 王新丽